甘孜州政协
⑧州政协委员拥海龙:甘孜教育变化可喜 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1/28 浏览:1928
字号: A+ A A-

· 编前语 ·

步履所至是现场、眼中所见是情况、脑中所思是问题、笔下所写是建议。既当好代表群众的“知心人”,也当好引导群众的“带头人"。代表委员履职尽责不分会内会外,而是一直在路上,一直在状态。2024年甘孜州两会即将召开,代表委员们也即将陆续启程。他们,有的从乡村牧场调研回来,带着干部群众对乡村振兴的殷殷期盼;有的在悉心整理甘孜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有的提前开通“对话”模式,广泛听取各方关于同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孜实践意见……不负重托,履职尽责,是他们神圣的使命。

今天起,甘孜州广播电视台开设专栏《代表委员履职记》,带你一起去聆听代表委员们的履职故事,看看他们都在关注哪些内容?


委员名片




拥海龙:州政协委员、州教育和体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Q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请问甘孜州基础教育有哪些变化?


答: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734所(不包括556所村级幼教点和29个小学教学点),在校学生近23万人,教职工近2万人,专任教师1.5万人,各级各类学校占地面积650余万平方米。“战线长、布局散、规模小、起步晚、底子薄、质量弱”是甘孜州基础教育的基本特征,近年来全州基础教育“变化很大,成绩不小”。

一是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到2023年底,全州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已达88.78%,比2013年的68.63%提高近20个百分点,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义务教育巩固率持续稳定,特别是2018年控辍保学专项整治行动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2018年的147585人增加到2023年的165507人,净增学生17922人。整个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得到大幅提高。

二是硬件条件不断改善。近5年来,全州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从16.92平方米增至17.81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占地面积从10.05平方米增至10.22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从2335元增至2613元,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大班额比例由9%降至0。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实现了“最好最安全最漂亮的建筑在学校”。

三是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我们仅以两个数据来说明。2020年和2023年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统测,七年级数学平均成绩分别是51.43、63.68分 ,提升12.25分;2020年和2023高考本科录取人数分别是1259人、1594人 ,高考本科录取率提升2.56个百分点。

四是教育均衡不断改观。虽然区域、城乡、校际间的差距依然存在,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全面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从不均衡到基本均衡,这是里程碑式的跨越。

五是教育生态不断向好。过去义务教育阶段掐尖招生、考试入学时有发生,现在基本实现了免试就近入学。过去校外培训广告满天飞,现在基本绝迹。现在家长的教育焦虑得到初步缓解,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基础教育的管理秩序、办学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力促进了社会公平,助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提高了全民素质。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密不可分。

Q

你认为甘孜州的基础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散而不强”“多而不优”依然是甘孜基础教育的典型特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一是资源配置不优化不合理。随着城镇化进程及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教育整体质量不高的地区学生往东路不断涌入,特别流向成都、绵阳等,城镇名校一位难求,乡村学校门可罗雀,学位供需矛盾突出,呈现“城挤乡弱村空”现象。  

二是优质普惠不充分不平衡。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无法实现人人享有。老百姓“家门口好学校”总量不足、分布不均,部分家长存在择校冲动和教育焦虑。区域间、县域间、校际间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

三是教师队伍不均衡不稳定。区域、校际间师资水平差异大,优秀骨干教师集中在城区,农村学校任教补贴高,工作量小,教师“超级稳定”。结构性缺编严重,文多理少,音、体、美、劳、科学和心理健康,特别是理化生教师紧缺。教师“引留难”是甘孜教育一直面临的“窘境”,近五年来,共流失教师721名。

四是五育并举不到位不全面。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倾向未能根本扭转,体美劳和科学教育的重视和落实不够,数字化赋能作用不充分,学生发展不协调、不全面。

Q

下一步,甘孜州基础教育主要思路有哪些?

新发展阶段对甘孜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着力实施“培根铸魂、强师提能、提质培优、资源补短、管理增效、开放共建”六大工程,整合资源、聚合力量、集合资金,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义务教育要重优质促均衡。一是补齐短板,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二是抬高底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三是抓住关键,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四是数字赋能,推进教育信息化。五是帮扶弱势,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

学前教育要重普惠促规范。一是建设标准化,按需布局,依标建设,依标配师。二是普惠制度化,健全制度和机制,确保真正的普惠。三是管理规范化,规范收费监管,规范办园行为。

普通高中要重协调促提升。一是优化布局,保障学位,倾力推动石渠高中“飞地校区”建设,确保明年乡城高中实现办学招生。二是深化改革,提升质量,持续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评价体系。三是多元发展,特色办学,强化体育、美育特长生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转自:微甘孜






地址:www.gzzzx.gov.cn 电话:0836-2837355

Copyright ©2020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

蜀ICP备2020029404号-1 技术支持:天健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