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政协
发展生态林业 助力脱贫奔康
来源:州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日期:2020/07/31 浏览:5584
字号: A+ A A-

按照州委州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近年来,州林草局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生态专项扶贫为抓手,围绕甘孜增绿、群众增收“双增”目标,实施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产业、生态安全等55类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8亿余元,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一是精准兑现补偿,增加贫困群众政策性收入。严格落实退耕还林、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集体公益林管护、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省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生态惠民政策措施。2016年以来,累计兑现政策资金37.82亿元,惠及农牧民群众299.68万人次,其中覆盖贫困户35.89万人次,年人均增收1504元。二是依托公益岗位,增加贫困群众参与力度。尽最大努力争取政策和资金,大力开发涉林涉草公益性岗位,2016年以来,累计选聘建档立卡贫困群众4.69万人次,为生态护林(草)员,发放劳务补助2.65亿元,人均年增收5664元。三是实施生态项目,增加贫困群众劳务收入。2016年以来,累计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152个,吸纳6739名群众为社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社员5536名,占比82.1%。社员通过参与承接造林绿化、补植补造、森林抚育、森林保护和整村推进林业扶贫建设等139个项目,完成造林任务31.95万亩,获得劳务收入8645.3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社员收入4386.2万元、人均增收7923元。四是挖掘生态产业,增加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充分挖掘生态优势,打好绿色生态牌,林下种养、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林特产品品牌效应初步显现。扶持发展涉林企业49家、涉林专业合作社30个,获得“三品一标”登记认证林产品22个。去年,全州特色林业产业基地103.26万亩、林特产品3万余吨,实现林草总产值46亿元,受惠贫困人员人均增收1538元。紧扣农民增收目标,重点集中连片发展核桃、花椒、俄色茶产业基地,在226个脱贫村建设产业基地8.32万亩,积极发展后续产业,助推脱贫致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康巴高原植物园、“桃花山谷”、孜龙湿地公园建设,打造道孚生态旅游州级现代林业示范区。积极推进林权经营流转,九龙县流转集体林地经营权8.82万亩,成为全州以经营权形式流转林权的第一宗示范案例。五是强化保障服务,推进生态扶贫取得实效。整合专业技术力量,组建扶贫技术服务团队,通过包贫困村、包生态扶贫重点项目等方式,流动开展技术服务,保障生态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按照驻村帮扶“五个一”要求,累计选派技术人员和当地土专家300余名到结对贫困村开展科技助贫行动,培养了一批“土专家”“林秀才”。

下步,州林草局将按照三个百公里产业带和“一圈一带一走廊”产业布局,狠抓生态扶贫和产业发展,加快服务现代农业“10+2”产业体系,助推生态农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一要创新思路观念,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按照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实林草用地政策保障,完善各类经营主体投资林草产业基础设施,改善服务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贷款建设林草生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拓宽支持林业产业的金融产品,加快实现林草资源向资本转变。鼓励引进龙头企业,建立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长期稳定购销关系,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真正把区域品牌树起来、产业搞起来。二要立足资源优势,实现林特产业增效。探索推进川西高原高寒区域林业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培育适宜高原生长的沙棘、枸杞、光核桃、山杏等乡土树种,打造生态林、景观林、经济林的林旅融合产业带;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独特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引导和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加快发展、健康发展,助力三产融合发展。发挥林业企业和专合社带动作用,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产业,稳步扩规模、调结构、搞加工、做品牌,加力推进以“炉霍俄色茶、九龙天乡茶、泸定紫雅茶、高原雪菊茶”为代表的茶产业。三要积极争取政策,提高生态补偿标准。进一步加强向国家和省汇报,争取国家和省层面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补偿的补助标准;争取将我州石渠、色达、理塘、甘孜等县纳入省级湿地补偿,扩大湿地补偿试点范围,惠及更多农牧民群众。四要加大科技引领,持续激发内生动力。依托科研项目、科技扶贫万里行等平台载体,采取集中授课、一对一指导、现场示范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开展基层技术人员和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大力开展森林管护、绿化造林、林果栽植等实用技能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能力。广泛开展林草科普宣传活动,结合“田间地头、山头林区”开展送科技下乡,以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加强实用林草技术的普及、推广、运用,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地址:www.gzzzx.gov.cn 电话:0836-2837355

Copyright ©2020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

蜀ICP备2020029404号-1 技术支持:天健世纪